发布时间:2025-07-25 17:21:43 来源: 浏览次数:15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25年7月第41卷
第7期甲状舌管囊肿超声引导下聚桂醇硬化治疗的效果分析
伍丹丹,王宪,陈晶莹,王培,郭军口颌系统重建与再生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陕西省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影像医学科 西安市,710032摘要: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聚桂醇硬化治疗甲状舌管囊肿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收集行超声引导下聚桂醇硬化治疗的甲状舌管囊肿患者12例,术前记录囊肿大小、B超类型及美容评分,术后随访12个月,根据囊肿缩小率及美容评分评估治疗效果。
结果:12例患者治疗前体积2.25(1.78,3.23)mL,治疗前美容评分4(3,4)分。治疗结束后,体积0.1(0.03,0.38)mL,体积缩小率(92.75±7.36)%,所有患者体积缩小率均>50%,治疗有效率为100%。美容评分1(1,2)分,治疗后美容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不同 B超类型患者在接受硬化治疗次数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无并发症及不良反应。
结论:超声引导下聚桂醇硬化治疗甲状舌管囊肿疗效明确,安全微创、无瘢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甲状舌管囊肿;硬化治疗;超声介入;聚桂醇
甲状舌管囊肿(thyrogl ossal duct cysts,TGDC)是先天性颈部肿块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所有先天性颈部肿块的70%[1]。临床表现常为颈部无症状的肿块,继发感染时可伴肿胀、疼痛,部分患者肿块破裂形成瘘管。手术切除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发生率高,术后瘢痕明显[2]。近年 来,超声引导下的经皮穿刺硬化治疗因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而受到关注,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肝囊肿、肾囊肿、卵巢囊肿等多种囊性疾病。常用的硬化剂包括聚桂醇/聚多卡醇、无水乙醇和平阳霉素等[3]。本研究采用超声引导下聚桂醇硬化治疗甲状舌管囊肿,相较于传统手术切除,该方法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无瘢痕等优势。与以往研究相比,本研究不仅关注囊肿的体积缩小率,还关注囊肿的超声类型并引入了美容评分系统,全面评估治疗效果。此外,本研究采用局部麻醉,增加了治疗的可重复性,尤其适用于儿童患者。通过这种微创方法,希望能够为患者提供一种创伤更小、并发症风险更低的治疗选择。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本研究收集了2021年3月至2023年9月在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收治的 TGDC患者共12例。纳入标准:① 根据临床症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诊断为TGDC的患者;②年龄≥3岁;③术前胸片、心电图、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各项指标正常;④患者或其法定监护人已充分了解研究内容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接受穿刺硬化治疗。排除标准:①细胞学提示可能为肿瘤性病变;②存在凝血功能异常或长期使用抗凝药物;③合并焦虑症、抑郁症、意识障碍或其他原因无法配合治疗;④合并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或恶性肿瘤。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编号:IRB-REV-2021092)。
2. 仪器与方法
(1)仪器使用GELogiqE9超声诊断仪,9L 型探头(5~9MHz)和 ML6-15型探头(6~15 MHz);迈瑞 Resona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ML14-5WU 型探头(5~14MHz),C11-3U 型探头(3~11MHz)。聚桂醇注射液10mL含100mg聚桂醇。
(2)术前评估?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超声检查,测量最大轴向直径(a)和其余2个垂直直径(b 和c),计算TGDC体积,计算公式为:体积=1/6πabc。根 据 囊 肿的外观进行美容分级评估[4],评为1~4分:①无可触及的病变,评分为1分;②无美观问题,但可触及病变,评分为2分;③只有有经验的医师才能发现的美观问题,评分为3分;④美观问题明显,评分为4分。
(3)治疗过程?术区皮肤常规消毒,2%利多卡因2~3mL浸润麻醉,在超声引导下将20mL注射器针头或18GPTC 针(长度80 mm)穿刺置入囊腔内,抽出囊腔内液体,向囊腔内注入无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至液体清亮后抽出,再向囊腔内注入抽出液体量1/2的聚桂醇原液反复冲洗数次并留置10min后抽出,如呈多房囊肿型,囊隔同时注入聚桂醇原液,最后注入抽出液体量1/4的聚桂醇原液留置。压迫针孔处5min,观察无硬化剂溢出治疗结束,术后局部加压包扎24h,5d内禁止剧烈活动。
(4)术后随访?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门诊复查随访,观察病变的体积、体积缩小率(volumereductionratio,VRR)、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率。VRR计算公式为:VRR=(初始体积-最终体积)/初始体积×100%。 若在最后一次随访时,VRR达到或超过50%则认为治疗有效。若在手术后1~6个月内,囊肿的体积较上一次随访增大或症状加重,则行重复硬化治疗。在整个随访过程中,记录有无并发症发生。
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x±s表示,非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用中位数(四分位距)表示。采用Shapiro-Wilk检验进行数据正态检验,数据不呈正态分布,采用非参数检验,采用 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治疗前后囊肿的体积、美容评分,分类变量的组间比较,当期望频数<5时采用Fisher精确检验,否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 临床及超声资料
12例研究对象一般临床资料:男性5例(41.67%),女性7例 (58.33%),平均年龄 (17.1±11.1)岁;术前美容评分4分7例(58.33%),3分4例(33.33%),2分1例(8.34%)。
12例研究对象超声相关资料:囊肿位于舌骨区8例(66.66%),舌骨上4例(33.34%);囊肿体积>3mL者4例(33.33%),1~3mL者7例(58.33%),<1mL者 1 例 (8.34%);声像图呈囊性无回声型 8 例(66.66%),类实性回声型2例(16.67%),多房囊肿型2例(16.67%)。
2. 术后疗效
治疗前囊肿体积中位数为2.25(1.78,3.23)mL,治疗结束随访12个月后,体积0.5~1mL者1例,0.1~0.5mL者6例,<0.1mL 者5例,体积中位数0.1(0.03,0.38)mL;术后美容评分为2分者5例,1分者7例,美容评分中位数1(1,2)分,VRR(92.75±7.36)%,治疗有效率为100%,见表1、图1。12例 患者中7例患者硬化治疗2次,8例囊性无回声型中4例硬化治疗2次,2例类实性回声型均硬化治疗2次,2例多房囊肿型中1例硬化治疗2次,组间比较显示,不同B超类型患者在接受硬化治疗次数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无感染、血肿、皮肤坏死、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讨论
TGDC是一种先天性颈部囊肿,源于胚胎期甲状舌管未完全退化。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甲状腺始基从舌盲孔下降至颈部,形成甲状腺组织,而甲状舌管通常在第6周退化。若退化不完全,残留的上皮细胞可能在舌根至甲状腺的路径上形成囊肿[5]。TGDC的标准治疗方法是 Sistrunk手术,该手术切除囊肿、舌骨中央部分、舌盲孔及邻近组织,复发率低于10%。然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27%[6],包括感染、血肿、出血、唾液瘘、甲状腺功能减退及全身麻醉相关风险。因此,探索微创且安全的新治疗方法仍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
TGDC硬化治疗常用的硬化剂包括无水乙醇、OK-432和聚桂醇等。Ahn等[2]报道无水乙醇硬化治疗 TGDC的有效率达96.2%;汪松等[7]报道了无水乙醇硬化治疗舌根部 TGDC,10例患者囊肿均完全消失;Ohta等[8]报道应用OK-432硬化治疗TGDC,有效率为82%。聚桂醇因疗效确切、刺激性小、安全性高成为临床首选。聚桂醇通过破坏囊壁内皮细胞,抑制分泌功能并闭合囊腔,注射时无化学性刺激,疼痛轻微,除了术中冲洗囊腔外,也可以保留部分药物在腔内[3]。
本研究显示,硬化治疗对TGDC疗效显著,治 疗有效率达100%,12例患者中7例接受了2次硬化治疗。治疗次数及疗效差异可能与囊液黏稠度及分隔有关。Tachibana等[9]的研究表明,多房性囊肿的治疗有效率低于单房性囊肿。在本研究中,2例 B 超显示类实性回声的患者因囊液黏稠,需先注入生理盐水再抽吸。2例多房囊肿型患者,治疗时需多部位注射硬化剂以确保囊壁充分接触从而保证治疗效果。Ahn等[2]认为TGDC的分隔一般不完整,囊腔连通,分隔对疗效影响有限,囊液黏稠度高的患者一般初始体积较小,治疗有效率及治疗次数与囊肿初始大小、囊液黏稠度、分隔无明确相关性。在本研究中,8例囊性无回声型患者中4例接受了2次治疗,2例类实性回声型均接受了2次治疗,2例多房囊肿型中1例接受了2次治疗。本研究治疗次数与囊肿类型无显著组间差异,与 Ahn等[2]的研究结果一致。
超声引导下硬化治疗 TGDC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治疗费用低、治疗方案重复性强等优势。张潇等[10]的研究中患儿均采用全麻,Park等[11]注射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本研究中最小患者年龄为3岁,所有患者均使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增加了硬化治疗方案的可重复性。目前报道的术后并发症包括低热、疼痛、恶心、头晕、色素沉着、神经系统症状等,严重并发症一般发生在硬化治疗静脉疾病中,而聚桂醇硬化治疗囊肿性疾 病一般不良反应轻,通常可自行恢复[12]。
结论
本研究显示局部麻醉下的TGDC硬化治疗具有可重复性强、操作简单的特点,对于追求美观效果及一次硬化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来说,可重复多次治疗,在临床应用上具有极大的潜力。但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包括病例数量有限和随访时间相对较短。未来仍需进一步研究提供更多循证医学证据,以形成其标准化治疗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