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sou
24小时客服热线 029-88323296

当前位置:

首页 >微创学院 >聚桂醇文献

文献推荐 |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与聚桂醇注射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疗效的对比研究聚桂醇文献

发布时间:2025-09-25 10:09:54 来源: 浏览次数:72

《中国医刊》2025 年第60卷第9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与聚桂醇注射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疗效的对比研究

  李瑛琪 1,丁琳茹 1,王锐 1,高治国 2,柴常运 1,荆治 1,晁辉 1,杨莉 11. 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运城医院超声医学科,山西运城 044000 ;2. 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山西运城 044000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射频消融(RFA)与聚桂醇注射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疗效差异。

  方法:回顾性选取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运城医院20218月至202312月收治的BPH患者55,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35),观察组予以聚桂醇注射治疗,对照组予以RFA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13612个月后的临床显效率、治疗前及治疗13612个月后的尿动力学参数(膀胱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治疗费用。

  结果:两组治疗13个月后显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12个月后对照组显效率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尿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612个月后,两组最大尿流率较治疗前升高,膀胱残余尿量较治疗前降低,且对照组最大尿流率高于观察组,膀胱残余尿量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IP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612个月后,两组IPS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且对照组IPSS评分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治疗费用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RFA与聚桂醇注射治疗BPH,均可减轻前列腺症状,RFA治疗BPH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而聚桂醇注射治疗无须麻醉,重复性较好,RFA禁忌证患者的有效选择方法,且治疗费用低廉,患者接受度更高。

  关键词: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聚桂醇;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疗效;尿动力学参数

  doi:10.3969/j.issn.1008-1070.2025.09.024

  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中老年男性常见泌尿系统疾病,表现为前列腺组织的非恶性增生,导致尿道受压,引起尿频、尿急、夜尿增多、尿流减弱等一系列下尿路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1]。据统计,BPH 60岁男性中发病率达 50%,80 岁男性中发病率高达 83% [2]。目前,临床常采取药物、外科手术等治疗方案,传统外科手术可能引起出血、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为治疗 BPH 的金标准,但部分老年患者因心肺功能不全、长期用药不能耐受手术或不愿接受手术治疗 [3]。因此微创治疗技术成为临床研究的重要方向。聚桂醇是一种新型硬化剂,临床常用于治疗各种囊肿、静脉曲张等,作用机制是通过注射后破坏血管、囊肿等组织内皮细胞,发生凝固型坏死,该机制可造成前列腺组织缺血坏死吸收,减轻尿道压迫,改善排尿症状 [4]。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利用高频电流造成组织内带电粒子高频震荡摩擦产生热能,直接破坏前列腺增生组织达到治疗目的,具有定位准确,即刻效果明显等优势 [5]。尽管已有研究对比过二者疗效,但存在几方面局限:①多数研究聚焦于术后短期的效果,对长期疗效及症状复发率缺乏系统追踪;②未充分考虑患者个体特征(如前列腺体积大小、基础疾病严重程度)对两种治疗方式疗效的影响,难以形成个体化治疗建议。此外,现有研究对两种术式的成本 - 效益比的分析不够全面,尤其缺乏对术后并发症处理费用、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所产生的间接效益的评估。基于此,本研究拟通过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至术后 12 个月,旨在为临床选择 BPH 微创治疗方案提供更精准、全面的依据,推动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实施。

  1.对象与方法

  1. 1?研究对象

  回顾性选取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运城医院 2021 8 月至 2023 12 月收治的 BPH 患者 55 ,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35),观察组予以聚桂醇注射治疗,对照组予以 RFA 治疗。纳入标准:①年龄 65 93 ,临床资料完整;②符合《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中西医结合多学科诊疗指南(2022 )[6] 中关于 BPH 的诊断标准,并经超声检查确认;③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①直肠严重狭窄无法治疗的患者;②神经源性膀胱、膀胱颈梗阻、尿道狭窄等所致的排尿困难;③急性泌尿系感染;④前列腺癌;⑤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凝血功能异常;⑥精神异常、无法配合者;⑦顽固性糖尿病;⑧采用 RFA治疗者必须排除心脏起搏器植入。两组患者组间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 1。本研究已通过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运城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审批号:YXKT2022018)


  1.2 仪器及治疗方法

  观察组予以聚桂醇注射治疗,术前清洁灌肠,留置尿管,患者取左侧卧位屈髋屈膝,肛门周围常规消毒铺巾,在肛门涂无菌耦合剂,使用东芝 Apilo500直肠探头用一次性无菌隔离套覆盖并配置引导装置送入肛门并在前列腺横切位做扇形扫描,无须麻醉,超声引导下将一次性使用 18G PTC 针穿刺右侧前列腺内腺,由远及近缓慢推注聚桂醇注射液(陕西天宇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80445,规格为10 ml100 mg),观察聚桂醇弥散逐渐覆盖内腺区域;注射结束后探头旋转 180°,用同样方式对另一侧前列腺内腺实施注射治疗;注射剂量 =(前列腺内腺体积 ×0.2)ml [7]。注射后前列腺内腺由治疗前中等回声变为弥漫高回声,术中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护。

  对照组予以 RFA 治疗,使用百胜 MyLab 9 直肠探头,术前准备同前,消毒铺巾,取左侧卧位,术前向肛管内挤入适量利多卡因无菌凝胶,避免射频能量产生的高温汽化沿针道逆流导致局部不适,手术时静脉滴注氟比洛芬酯预防性止痛,降低射频电极热量波及前列腺被膜对患者造成不适症状,向前列腺内腺置入 18G 消融针,距离膀胱浆膜面 0.8 cm,尿道浆膜1.5 cm 处开启射频消融仪(绵阳立德电子股份有限公司,LDRF-120S ),设置频率为 480 kHz,能量为20 30 W,由深及浅实施多面、多点消融。

  1. 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 [8-9]:包含显效、有效、无效。显效:经超声检查前列腺明显回缩,且排尿顺畅;有效:经超声检查前列腺略有回缩,排尿有所改善;无效:超声检查前列腺、排尿均未改善;显效率 = 显效例数 /总例数 ×100%。分别于治疗 13612 个月后进行评估。②尿动力学参数:治疗前及治疗 13612 个月后分别用尿动力学分析仪(武汉市利德威科技有限公司,LUD4110 )测定膀胱残余尿量(postvoid residual,PVR)、最大尿流率(maximum urinary fl ow rate,Qmax)。③前列腺症状:治疗前及治疗 13612 个月后分别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s,IPSS)[10]评估患者前列腺症状,总分 0 35 ,0 7 分为轻度症状,8 19 分为中度症状,20 35 分为重度症状。④治疗费用: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所用费用。

  1. 4 数据分析处理

  采用 SPSS 26.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不同时间点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 Mann-Whitney U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1?两组患者治疗 13612 个月后显效率比较

  两组治疗 13 个月后显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 612 个月后对照组显效率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2


  2. 2?两组患者尿动力学参数比较

  治疗前,两组尿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 13612 个月后,两组Qmax 较治疗前升高,PVR 较治疗前降低,且对照组Qmax 高于观察组,PVR 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3


  2. 3 两组患者 IPSS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 IP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 13612 个月后,两组IPSS 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且对照组 IPSS 评分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4


        2.4 两组患者治疗费用比较

  对照组治疗费用为(11 029.27±598.69),显著高于观察组的(1572.94±207.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381,P < 0.001)

  3.讨论

  BPH 是前列腺上皮、纤维肌肉组织非恶性增生,致使前列腺体积增大,进而挤压尿道,影响尿液排出,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普遍认为与年龄增长激素变化有关,若未及时采取对症治疗,易诱发尿路感染、膀胱结石、急性尿潴留甚至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 [11]。药物、物理治疗、外科手术等常规治疗方法虽能暂时缓解临床症状,但药物需长期服用且可能引起性功能障碍、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而手术风险较高,较易诱发出血、感染、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并发症 [12]。因此,寻找既能有效缓解 BPH 症状又有最小不良反应的治疗方法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聚桂醇注射治疗通过局部注射聚桂醇溶液到前列腺内,可弥散至组织间隙及血管内,作为一种新型硬化剂可直接破坏血管内皮细胞及腺上皮细胞,进而引起组织缺血性坏死、体积减小,减轻尿道压迫,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同时该方法操作简便、费用低廉、具有醚类麻醉特性使患者耐受性较好以及重复性好等优点 [13],本研究对照组中患者最大年龄 93 岁,左心室射血分数值45%,在门诊顺利完成了治疗,这体现了聚桂醇注射在高龄、高风险患者中的适用性。从并发症角度来看,聚桂醇注射的不良反应多与注射操作相关,如局部胀痛、短暂低热,偶见穿刺点出血,但因无须高温能量介入,避免了尿道热损伤、直肠灼伤等严重并发症。不过其疗效受药物弥散特性影响,约15% 的患者可能因组织血供丰富导致药物作用衰减,出现症状缓解延迟,且对于体积> 80 ml 的巨大增生腺体,单次注射后复发率较高,约 23%,需二次补充治疗。

  RFA 治疗借助超声精准引导技术,能实时观察前列腺大小、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关系,准确定位治疗区域,避免对周围正常组织造成伤害,有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14]。其优势在于即刻疗效显著,对于中重度下尿路症状患者,术后 1 周症状缓解率可达 76%,这与高温快速破坏增生组织的特性直接相关。但 RFA 导致的并发症与射频能量作用机制密切相关:术中因高温刺激可能引发迷走神经反射。本研究观察组中 2 例患者出现血压降低、心率减慢,经阿托品处理后恢复,发生率约为 5% 7%;术后尿道狭窄是最需关注的远期风险,发生率为3% 5%,多因尿道黏膜热损伤后瘢痕形成所致,尤其在增生腺体紧邻尿道的患者中更易发生。此外,约 4% 的患者会出现短暂尿失禁,与盆底肌肉热刺激相关。值得注意的是,RFA 对设备操作要求较高,若消融范围控制不当,可能损伤前列腺周围神经束,导致性功能障碍,发生率约 6%,这一风险在年轻患者中需重点评估。多项研究已证实,RFA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 [15-16]。但陈学良和李永杰 [17] 的研究指出,聚桂醇注射治疗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经济等优势,适用于不能或不愿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聚桂醇注射治疗更适合以下人群:①高龄或合并严重基础疾病,如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的高风险患者,其微创特性可显著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②对治疗费用敏感、需多次治疗的患者,聚桂醇注射单次费用仅为 RFA1/3 1/2,且重复治疗安全性高;③前列腺体积< 60 ml 的中小体积增生患者,药物弥散均匀性更佳,远期疗效稳定性优于大体积腺体。而 RFA 的优势人群包括:①中重度症状且急需快速缓解的患者,如急性尿潴留病史者,其术后尿流率改善幅度显著高于聚桂醇注射;②前列腺内腺突出明显的患者,超声引导下可精准消融靶区,避免损伤外周带正常组织;③能配合术中体位、耐受短暂疼痛的患者,因 RFA 需维持治疗体位 15 20 min,对患者配合度要求较高。对于体内有金属植入物,如心脏起搏器、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RFA 为绝对禁忌证,此时聚桂醇注射成为优选方案。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 13 个月后显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 612 个月后对照组显效率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尿动力学参数方面,治疗 13612 个月后,两组 Qmax 较治疗前升高,PVR 较治疗前降低,且对照组 Qmax 高于观察组,PVR 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这表明RFA 治疗在改善尿动力学参数、恢复前列腺功能方面更具优势。原因为 RFA 治疗的热效应能促进周围微血管封闭,减少前列腺血液供应,进一步加速增生组织减少;随着前列腺体积缩小,患者尿流阻力降低,尿流速度增加,尿流中断现象减少,从而有效改善尿动力学参数 [20]。而聚桂醇注射对尿动力学的改善更多依赖组织坏死吸收后的体积缩小,这一过程相对缓慢,通常在术后 4 8 周才显现明显效果。本研究中治疗 13612 个月后,两组 IPS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且对照组 IPSS 评分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提示 RFA治疗减轻临床症状的效果更佳。原因为 RFA 治疗过程中,超声设备不仅能精确定位前列腺大小、形态、具体增生区域,还能监测射频针精确位置,确保治疗的精准性 [18]。当射频针进入前列腺组织后,高频率电流通过针尖释放并产生高温,使接触的前列腺组织细胞蛋白质迅速变性、结构破坏,导致细胞死亡,这种破坏性较强且循环恢复慢,使患者临床症状在半年内均处于逐步减轻的趋势 [19]。但其缺点是费用较高,且由于消融温度较高刺激周围组织,易引起患者恐慌不适,同时需要适度镇痛,操作技术要求较高,需避免高温损伤膀胱、尿道及直肠等组织。对照组治疗费用显著高于观察组,这与其操作需要昂贵能量设备相关。聚桂醇注射通过向增生的前列腺组织直接注入硬化剂,该物质在前列腺内迅速造成组织凝固性坏死,从而减小前列腺体积,缓解尿频、尿急、夜尿等症状,并改善尿流率。与传统手术相比,聚桂醇注射创伤小、恢复快,可降低手术风险。但聚桂醇进入人体后,因组织液稀释导致浓度快速降低,作用能力随之减弱;另外注射时药物弥散不均匀、组织血液循环丰富等因素,均会影响疗效,且坏死区域血供大多在 1 个月后逐渐恢复,这使其症状改善速度慢于 RFA

  综合来看,超声引导下 RFA 与聚桂醇注射治疗BPH 各有优劣:与聚桂醇注射治疗相比,RFA 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尿动力学参数,减轻其前列腺症状,恢复其前列腺功能,适合症状严重、需快速缓解且能耐受较高治疗成本的患者,但要警惕热损伤相关并发症。聚桂醇注射安全微创、费用低廉,更适合高龄、高风险及中小体积增生患者,但其疗效显现较慢,对巨大腺体需多次治疗。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者年龄、基础疾病、前列腺体积、症状严重程度及治疗期望,个体化选择治疗方案,以实现疗效最大化与风险最小化的平衡。未来可进一步开展长期随访研究,对比两种方法的疗效持久性及并发症发生率,为临床决策提供更充分的依据。本研究尚有不足之处:样本量相对较小、随访期限相对较短等,未来研究需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以全面评价聚桂醇注射、RFA 两种治疗方法在 BPH临床应用中的价值与适应证。


Copyright 2019-2020 中国硬化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08100338号-2
Top